权利平等是养老保险并轨关键
备受关注的养老保险破除“双轨制”改革终于有了确切的思路。12月23日,国务院副总理马凯透露,备受各方瞩目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已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通过,养老金“双轨制”矛盾将从制度和机制上得以化解。
此次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一个统一、五个同步。一个统一指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相统一,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五个同步包括:机关与事业单位同步改革、职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同步建立、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完善工资制度同步推进、待遇调整机制与计发办法同步改革、改革在全国范围同步实施。
从改革基本思路的表述来看,无论是一个统一还是五个同步,目标都是一个,那就是如何实现权利上的平等。那么,权利平等也就成了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关键。权利平等问题解决了,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也就到位了。
事实也是如此,养老保险制度为社会所诟病,最根本的问题也就是权利上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不仅表现在制度设计上,也表现在实际操作上,不仅表现在养老保险基金发放的待遇上,也表现在不同行业人员的社会地位上。不缴养老保险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以及缴纳基数较高的事业单位人员,无论从待遇还是地位来看,都远高于企业人员。特别是中小企业,这方面的差距更大。即便是企业与企业之间,也因为所有制性质的不同,存在巨大差距,产生极大的心理落差。
针对如何改革养老保险制度的问题,各种争论也很多。比较一致的观点就是让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并轨。但在如何并轨问题上,也存在很大争议。有的认为,应当将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基金发放标准向企业靠拢,有的则认为应当将企业的养老保险基金发放标准与机关事业单位拉平。争议的结果,哪方也说服不了对方。
这样的争议都是就待遇论待遇,就发放标准论发放标准。实际上,对养老保险制度来说,把标准定得多高,也不可能找到一个令所有人满意的答案。真正的答案,在于能否建立一个能够让不同群体的人都感到权利平等的制度,让每个拿到养老金的人,都不认为自己比别人的低,或者说别人比自己的高。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制定出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合理的养老保险管理制度和分配制度,制定能够为绝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游戏规则。而权利平等是这些制度、规则制定和设计的基础。
五个同步已经相当全面地涵盖了目前养老保险制度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提出了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基本要求。而五个同步的每一个方面,都建立在如何确保权利平等的基础之上,体现了社会公平与正义。因此,有关方面在制度设计和规则制定时,就应当围绕五个同步,按照权利平等的原则,制定出不同的实施方案和工作步骤,提出具体的工作目标和措施,确保五个同步能够在实施过程中不出现权利不平等的问题。
这也意味着,下一步的改革,将重点围绕五个同步,有计划、有步骤、有节奏地向前推进,既要找到权利平等的切入点,又要把握好改革的力度和节奏,同时还要掌握好时机,并与其他方面的改革能够协调推进,避免单兵出击带来与其他方面改革不协调的矛盾。譬如工资制度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其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等。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如何针对已经形成的差距,通过制度的完善和规则的制定,逐步缩小差距,最终走向平等,也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这个过程既不能太长,也无法忽略。太长了,会给人以换汤不换药的感觉,太短了,就有可能引发新的矛盾。这个结合点怎么找,是一个很难把握的问题。
从总体上讲,改革的目标和思路已经确定,具体的制度如何设计、规则如何制定、方案如何设置,还必须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和分析,找到最合理的办法和措施,确保改革不走歪路、少走歪路,更不要走回头路。而检验的标准,就是能否实现权利平等,能否达到权利平等的目标。